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99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5-05-12

  韩若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根植知识产权文化,打造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人文环境”的建议收悉,我局综合市教委、市政府新闻办的会办意见,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牵头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文化理论研究及讨论”的建议

  202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将“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出要“正确把握知识产权与创新创造的关系,通过长期的文化氛围营造,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为深化知识产权文化理论研究工作,我局每年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国家知识产权局课题研究项目选题(知识产权文化纳入软科学研究项目选题方向),开展市级课题研究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此外,注重发挥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和上海高校、研究机构的专业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定期开展知识产权文化理论研究与研讨。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把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方向,依托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本市各高校及社科研究机构,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文化理论研究,挖掘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产权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内涵,以知识产权文化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助力将上海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二、关于“面向全周期,强化知识产权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推广青少年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青少年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市知识产权局聚焦青少年所需、群众所盼、社会所求,不断加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持续巩固“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

  一是发挥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引领带动作用。近年来,我局联合市教委,共评选认定上海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共7批49所,在全市“区区有示范、校校有特色”。各示范学校广泛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上海知识产权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拓展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覆盖面。

  二是搭建青少年创新创造的展示平台。我局联合市科协等相关职能部门,在每年举办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评选知识产权“小达人”专项奖。市教委在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设立“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发明成果展”展区,展示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成果。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时间节点,联合开展青少年知识产权科普活动,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性支撑。

  三是将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市教委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的基础上,将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中小学思政课为关键渠道,推进知识产权文化浸润课堂,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等中小学校在选修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灵活多样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我局将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作为政府开放活动的重要内容,利用寒暑假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拓展学生校外实践“第三课堂”。

  (二)完善知识产权学科教育

  人才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2023年7月,我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上海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将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知识产权人才、引进一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构建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国际化水平作为重点任务,着力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库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训、高校复合型专利实务人才培养等一批重点项目。市教委出台《上海高校国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指导意见》,加强课程、案例库、教材建设,强调跨学科研究能力,加快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着力推进知识产权行业、产业和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鼓励知识产权实务部门与高校深度合作,推动学生参与知识产权一线部门实习实践,支持高校面向行业企业举办“知识产权+”培训。

  近年来,上海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7所高校,通过本科专业、第二学位、辅修专业、微专业等多种形式开展本科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4所高校设有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硕士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协调发展。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设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一级(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和秘书长单位。近年来,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依托WIPO硕士项目(招收国内学生)和“一带一路”硕士项目(招收国际学生),累计培养学生265人,包括来自47个国家的国际学生129人,5名毕业生(国际学生3人)成功入职WIPO日内瓦总部。

  (三)加强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

  我局不断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开展专利运营特派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首席运营官、企业知识产权专员专项培训,2024年累计培训414人次。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集中托管项目申报工作,支持具备相关基础和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面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实务人员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同时,加大对行政管理和执法办案人员培训力度。2024年,本市共举办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办案培训班122次,参训学员达9976人。组织开展上海市经济系列知识产权专业高级职称评审,2022-2024年共有62人通过评审获得高级知识产权师职称。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市教委等职能部门,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促进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蓬勃开展,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保护创新、追求创新的种子。同时,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人才体系;聚焦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高端平台;加强组织保障,加大知识产权人才政策扶持力度,为上海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关于“发动全社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氛围营造”的建议

  在全社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氛围营造是精神文明和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局每年制定宣传工作要点,统筹谋划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重要活动,开展好上海知识产权宣传周、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服务保障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出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宣传片和公益报时、公益短信等宣传产品。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徐家汇、外滩等商圈地标建筑亮灯,滚动展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标语,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我局还加强与新闻媒体和政务新媒体的日常联系沟通,用好“报台网微”等媒体资源,扩大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对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知晓度。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在上海开展“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地方行”活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每年举办知识产权专题新闻发布会,我局每季度举办上海知识产权媒体通气会,推介知识产权保护便民惠企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上海知识产权”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等宣传阵地建设,丰富知识产权优质内容供给。

  在知识产权对外宣传方面,我局改版升级了局英文网站,并与“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强化联动,让上海知识产权的资讯和服务更加快速、精准地传递给国际创新主体。聚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国际学生在沪求学和生活经历,创作和推出《我在上海学IP》《Z世代的IP朋友圈》等一系列全英文短视频,连续2年获评上海市银鸽奖优胜奖。

  市政府新闻办精选知识产权保护、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典型案例,推出《老外讲故事·法治化营商环境》等融媒体产品,通过采访在沪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外国友人,用他们真实、生动、具象的故事,有效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传播中国关于知识产权与知识创新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经验。该系列获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批示表扬。此外,组织“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中外媒体采访活动,引导境外媒体报道中国和上海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增强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投资信心。发挥海外传播矩阵作用,开设“大咖聊营商”专题,就知识产权保护主题约访专家学者,界面财联社、一财等媒体发布的报道在海外社交平台阅读量超20多万次。

  下一步,市知识产权局将研究制定《关于建设上海特色知识产权文化的实施方案》,以打造具有上海鲜明特色的知识产权文化为目标,全景式呈现上海坚持高质量创造、高水平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标准服务和高层次合作“五个一流”标准,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奋斗历程和工作业绩,全面提升公众“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意识。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

  2025年5月9日

  联系人姓名:石 磊                                      联系电话:23110810

  联系地址:浦东新区世博村路300号1号楼   邮政编码: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