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163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04-16
杨宗浩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上海市试点建立立体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提案收悉。结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就“构建知产侵权‘信用’机制”、“完善知产侵权‘防护’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局深表认同,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研究借鉴。
一、关于“构建知产侵权‘信用’机制”的建议
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支撑。
在制度层面,2020年以来,本市先后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持续部署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如,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规定,“依法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因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被司法判决或者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予以共享”。《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也将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列为项目任务持续推进。
在工作层面,我局会同知识产权执法部门依法将知识产权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信息列为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至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公众可登陆“信用上海”网站查询相关信息。上海法院正在构建“向行政机关推送商标侵权人信息 助力知产保护双轨制”社会治理应用场景:通过向行政机关推送司法数据,以实现行政被处罚人与民事被告的数据互通。
二、关于“完善知产侵权‘防护’机制”的建议
本市按照“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要求,着力构建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与社会共治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侵权“防护”网络。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上海法院在全国率先将知识产权一审案件集中管辖调整为属地管辖,各区法院充分发挥属地管辖优势,依托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开展司法及服务保障活动220余次,覆盖相关企业3000余家,积极回应辖区内重点产业园区及创新主体需求。做实“抓前端、治未病”,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发送司法建议、深入调研走访等方式,引导相关行业和市场主体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我局充分发挥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等优势,切实维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利。同时,指导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全市一张网”:目前,全市已设立了上海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临港新片区维权援助分中心以及29个维权援助工作站,维权援助人员共计71人,另建设了包含67名专家的维权援助专家库,基本形成覆盖市、区、园区三级的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公众可登陆“上海一网通办”搜索“知识产权一件事”查询维权援助工作站具体信息。
以上海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例,2023年累计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300余次,面向社会开展知识产权公益研讨、培训等5场,培训人员9万余次。通过维权援助热线接收移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5件,并对投诉人裁决前准备工作给予全面辅导,大幅简化投诉维权周期和流程。针对中小微企业维权困难等痛点堵点,还试点建立了维权援助工作站“特派员”咨询机制,着力为没有维权资金能力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维权服务。
三是推动知识产权社会共治。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我局不断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推动调解、仲裁等多元力量参与,切实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速度和质量。同时,上海法院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积极推进知产纠纷诉前、诉中委托调解,推动构建多层次的知产纠纷多元协作体系,促进纠纷源头解决。
目前,本市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84家,包括上海市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6家,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16家及下设调解工作室51家,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以下简称WIPO仲调上海中心),共有具有知识产权学历和工作背景的专业调解员91名。2023年,全市各类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3.4万余件,调解成功1万余件。同时,本市还有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WIPO仲调上海中心等3家仲裁机构开展境内外知识产权纠纷仲裁业务,共有仲裁员315人,知识产权领域工作人员50人。2023年,全市仲裁机构共受理知识产权仲裁案件1173件。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加强面向市场主体的维权援助、纠纷应对指导等服务,加大有关政策宣传力度,助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
衷心感谢你们对上海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关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建议。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
2024年4月16日
联系人姓名(处室承办人):马 然 联系电话:23110873
联系地址:世博村路300号1号楼 邮政编码: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