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看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 知识产权是发展的引擎、开放的窗口 时间:2025-10-22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一线见闻】

  聚焦“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第二十二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于10月18日至20日在沪举行。

  上海是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市之一。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7月,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初步考虑总部设在上海。在此背景下,上海将人工智能发展与知识产权“绑定”在一起统筹规划,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在支持创新发展、促进开放合作中的价值作用。

  “通过人工智能领域的颠覆性创新,打造更加开放的科学研究过程”——创新发展的远见在论坛现场启航;“知识产权是激励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要促进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融合发展”——知识产权的强音在论坛现场回响。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以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产权制度规则的构建、知识产权治理、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新范式以及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让先进经验与深刻洞见从上海“飞向”全球。

  【现场评论】

  上海将知识产权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2003年至今,经过4轮“合作升级”“容量升级”的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已经发展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活动和展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回首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近年来的主题:“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可以看见,知识产权始终保持着前进的生命力,第一时间站在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泉涌之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节点,以及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充分发挥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双重作用,助力打造我国创新发展高能级引擎、对外开放高水平窗口。

  把上海作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生态的缩影。截至目前,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63件,每两件发明专利中就有一件高价值专利,人工智能领域发明专利超2万件——知识产权成为抢滩全球创新高地的重要基础。作为省部级奖项,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在此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颁发。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通过构建核心技术专利体系,“决胜”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高精尖创新;自然堂集团通过制度筑基、技术赋能、全球布局、团队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赋能“国牌”争先远航;麦加芯彩紧密贴合市场需求推进研发立项和专利成果转化,2024年专利实施率达到93%;西门子医疗30年间实现从“引进创新”到“源头创新”的转变,留下在中国、为中国的鲜明印记——知识产权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向抓手。

  开放合作成果源源不断地从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向外输出。在金茂大厦28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为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提供了一条快速、便捷、低成本的新路径;在瑞士日内瓦 WIPO全球奖的颁奖舞台上,来自上海的创新企业连续两年捧起奖杯;在享誉国际的进博会上,知识产权“零投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首展”“首发”“首秀”长久落地中国。

  与创新发展同台共舞,与开放合作同向发力,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知识产权的价值作用,正在上海怒放、在中国洋溢、在全球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