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1/3有效专利和1/4有效商标在长三角 时间:2023-05-3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转载自中国知识产权报)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近1/3的有效专利和1/4的有效商标;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届全球奖的5家中小企业中,中国占两席,全部位于长三角地区;2022年长三角地区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1862.6亿元,接近全国一半,同比增长72.6%。这是记者从5月30日在沪举行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这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布活动首次走进地方。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化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建设,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加大央地合作力度,通过加强局省共建、布局实施知识产权支撑性引领性项目等方式,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
在大力优化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支持上海浦东、苏州、杭州、合肥等9个重点城市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辐射区域、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指导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搭建专利“鹊桥”,促进专利技术转化运用。
在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方面,连续十年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累计培育优势示范企业1800余家,带动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整体提升。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支持长三角地区建设7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及24家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助力重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方面,首批10家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有6家位于长三角地区。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建设29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指导建设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400余家。
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的要求,上海作了多方面探索。去年5月,上海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整体部署,在全国首批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通过促进专利“一对多”快速许可,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进专利价值实现。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已推动50家企事业单位发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240件,引入清华大学等外省市专利开放许可声明610件,促成专利开放许可交易45项。
为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中“沉睡的专利”更快更好向中小企业实施转化,上海一方面积极探索专利免费开放许可,累计收到专利免费开放许可声明85件,占总声明量的35%;免费开放许可专利累计成交27次,占总成交次数的60%。另一方面,创新推出“中低价交易、高频次流转”的“专利超市”,目前已在七个区建立各具特色的“专利超市”。比如,闵行区“闵知惠”专利超市成功推动上海交大和宁德时代达成千万级专利开放许可交易;宝山区长三角浦江知光连锁专利超市推动高校、央企分别与中小企业达成低价专利开放许可。
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方面,上海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60余件,查处涉外商标侵权违法案件1000余件;累计入驻各类大型国际展会100余次,处理解决展会现场知识产权纠纷5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