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预审专利“第一单”诞生 上海多举措强化知产保护运用 优化营商环境 时间:2023-02-17 来源:话匣子
(转载自话匣子)位于临港的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测试的高科技企业。未来氢能市场前景广阔,但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将来千万级以上核心零部件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可靠性需求。对此,公司进行了前瞻性技术布局,在实验室测试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后,启动技术方案的专利保护申请。让公司产品规划部经理麦建明惊喜的的是,从向上海保护中心提交快速预审请求,到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通知书,不到两个月,此前,走完这一流程一般要十来个月。
麦建明:“保护中心确实效率很快,他们给我们的专利审查意见也非常中肯、专业。这对于公司整个知识产权布局、技术壁垒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氢晨科技拿下“第一单”的背后,离不开上海知产部门刀刃向内的改革创新。保护中心去年11月揭牌,经国家局批准,面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和外观设计专利领域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为帮助企业既快又高质量地完成专利申请,负责氢晨科技这一项目的预审员魏田多次与代理人、企业方沟通完善申请文件,弥补每一个缺陷,细抠每一个用词。
魏田:“因为专利申请文件作为法律文件,表述要求非常严苛,不能产生疑义。我把每一个技术特征都抠得非常细。比如说,不能出现模糊的字眼,不能直接说‘较高’或‘较低’,要有具体的数值或者数值范围。”
预审服务部新材料领域负责人应盈说,经过7个工作日专业而细致到几近“严苛”的预审服务,换来的是,申请文件从原来的17页增加到24页,还有国家局直接过审的“一次授权”认可。
应盈:“新兴产业都是创新领域、前沿领域,走专利预审这个通道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布局专利,保护他们的创新产品。”
数据显示,上海保护中心预审服务平台开放3个多月来,已有107家创新主体完成备案登记。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徐四立介绍,下一步,中心将通过全链条服务,护航企业发展。
徐四立:“通过专利预审和精准服务,帮助科创企业快速确权。如果企业面临知识产权纠纷,我们可以帮助它们快速维权。针对好的专利成果,进行综合利用推广。这样,形成了整个保护中心协同的工作机制。”
市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处处长严睿表示,上海正在制定一份详尽系统的“施工图”,针对性解决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相关痛点问题。
严睿:“今年我们将推出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在线便利服务;在16个区实现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窗口全覆盖,同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尤其是通过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更好助力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