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19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08-25

沪知局函〔2022〕41号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聚焦新业态新领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需求,分析了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我局会同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教委、市科委、市高院共同研讨提案建议,梳理相关工作进展,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推进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理论研究

市知识产权局牵头开展数据要素确权和保护研究工作,依托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相关智库完成《人工智能算法专利分析报告》《涉及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报告》,并协调市市场监管局提供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据的确权与保护情况调研报告》。报告对照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梳理了数据确权和保护问题,分析了如何利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数据要素有效流通等。市知识产权局依托上海知识产权国际学院并借助本市有关专家研究成果,对RCEP、CPTPP知识产权规则作分析研究;积极参与《上海市关于高质量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起草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把提升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并推进工作落实,在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扩大开放等方面形成市知识产权局《用好RCEP实施机遇 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若干举措》。

下一步,市知识产权局将依托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和知识产权相关专家资源,推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工作,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实施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

二、打造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人才培育

(一)出台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作,将其纳入《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规划提出,针对创新产业、重点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统筹规划,逐步构建起高端人才、企业人才、服务业人才、管理和执法人才培养体系。

(二)加强新兴产业领域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市教委自2018年起持续支持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建设。学院从课程体系、课程师资、实习环节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流师资团队、一流培养方案、国际组织实习”等,加强知识产权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搭建高精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新平台。2020年底该项目完成了一期建设并通过验收。2021年启动二期建设,进一步聚焦培养国内高端复合型人才和知华友华的知识产权国际人才。发挥好市级平台作用,组织和联合本市其他相关高校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推动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

自2018年4月市高院与同济大学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和司法实践的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上海法院每年持续派出十余名具有双语优势的知识产权法官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与WIPO联合办学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生项目教学,将司法经验转化于国际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深受好评。

市商务委支持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基地连续五年与英国玛丽女王大学合作举办中英“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海外维权高级研修班”,来自长三角地区及本市重点龙头企业、知名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院校的数百名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参加培训,切实增强了本市及长三角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人才储备。

市知识产权局支持同济大学培养研究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知识产权理论框架、基本原理的人才,知识产权保护背景下的高端法律理论与实务人才,研究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转移转化等方面的经济与管理人才和深度参与国际治理的知识产权高端涉外人才。积极推动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加强多学科背景、特别是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开展了本硕连读、知识产权双学士等不同方式的探索,培养有技术背景,同时又具有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知识产权人才。

(三)加大对相关高校和学院知识产权学科发展的扶持力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22年7月12日印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同济大学获批知识产权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上海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三所上海高校入围涉外法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开展涉外法治高层次人才培养。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审议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其中法学门类下已明确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待新版目录正式实施后,复旦、交大等13所法学博士或硕士学位点的高校,以及其他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如符合申请基本条件均有资格申请增列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类别。

下一步,上海将运用系统思维,建立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运作高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一是采用专业化、国际化和交叉学科的培养方案,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培养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知识产权高精尖人才。二是以多样化、优质化生源为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发挥上海高校资源集聚的优势,吸引更多具有新兴技术领域专业背景的优秀学生跨专业攻读知识产权学位。鼓励高校开设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项目,基于支持学生“走出去”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得到锻炼,帮助国内掌握第一手的国外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三是以政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与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保证高校和企业双方在育人、用人标准上的同步,开创交互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四是加强国际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办好“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海外维权高级研修班”,推进上海与长三角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人才交流与合作。

三、完善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一)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

上海近年来针对新业态新领域技术发展迅速、更新迭代周期短的特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诉讼、仲裁、行政裁决、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目前,本市共设立各类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137家。其中,依托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互联网行业协会等专业力量,在长江软件园、同济绿色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设立了行业性、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100余家,建立了法官工作站,有序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触角向全市延伸,极大地提高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的社会覆盖面和知晓度。2021年,全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受理调解案件18561件,成功调解6111件,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第十期录用普陀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易主的店铺侵犯商标权,谁担责?》案例1篇,调解工作成效明显。

(二)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依托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知识产权局在19个产业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并设立临港新片区维权援助分中心,形成“1个中心,1个分中心,19个工作站”的市、区、园区三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其中,上海市开发区协会申报的“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上海市开发区协会维权援助工作站”于2021年11月正式获批。工作站将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互联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本市产业园区知识产权侵权举报投诉受理、案件信息移送、纠纷调解和咨询解答等维权援助工作。

(三)推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

2021年10月,市知识产权局推动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总部)与市高院签订签署了《加强知识产权领域替代性争议解决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拓展中心诉调对接案件受理范围。截至今年8月,中心已接受上海法院委托调解涉外知识产权案件49件,结案46件,成功率为40%。

(四)培育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意识

依托“上海商务”“走出去服务港”“上海公平贸易”等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平台载体,市商务委定期发布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国际规则、法律法规,以及各国知识产权政策变动、执法趋势、重大案件处理等情况,持续为本市企业增强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意识提供信息支持。同时,编制《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指引》《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引》《RCEP相关知识产权维权指引目录》,并组织开展“区域经贸协定下知识产权保护新趋势与发展合作”活动,制作RCEP项下的知识产权保护课程,分领域、有重点地为企业知识产权布局和运营提供法律支撑和实务培训,助力企业更好运用国际经贸领域知识产权新规则。

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完善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调解工作向产业园区、重点行业、展会、专业市场等领域延伸,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提升企业对于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案件应对质效,加强企业国际经营知识产权合规意识,持续开展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追踪、解读与对企业培训。做到纠纷化解和源头治理并重,不断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四、为新兴产业领域的高价值知识产权提供源头活水

近年来,上海科技创新工作着眼于为新兴产业领域的高价值知识产权提供源头活水。市科委通过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打造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同时发挥科技评价体系对知识产权产出的导向作用,促进创新主体加快知识产权高质量产出。

市科委深化落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重点领域“上海方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助推三大领域加快迈向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集成电路领域,芯片制造先进工艺、光刻胶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批重要设备实现批量销售。生物医药领域,2021年批准上市的42个1类创新药中有8个出自上海,全国占比约 1/5。人工智能领域,发布国际上首个覆盖最全学术界算法和工业级规模的开源决策智能平台,提出全球首个黑盒场景下视频识别模型对抗攻击模型。

市科委积极发挥科技评价体系对知识产权的导向作用,制定的《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试行)》中把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的专利在项目中的实施情况等作为经济社会效益指标列入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的编写大纲,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相关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并将其作为专家组开展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还将知识产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科技奖励评审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下一步,市科委将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强化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布局,提升高水平科技供给;优化科技计划项目中知识产权的科学评价机制,提升高价值专利产出;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完善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

2022年8月25日

联系人姓名:许斐       联系电话:23110842

联系地址:世博村路300号1号楼       邮政编码: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