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产法院通报不正当竞争案件审判情况 时间:2021-04-15 来源:上海知产法院

2021年4月13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上海知产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5年至2020年不正当竞争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据通报,2015年至2020年,上海知产法院共受理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950件,占同期知识产权案件收案总量的6.2%,结案850件,收结案整体呈上涨态势,收案数年均增长21.2%。从案件类型看,仿冒混淆案件占72%,侵害商业秘密案件占14.3%,还有虚假宣传、商业诋毁案件、其他不正当竞争案件以及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或者以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案件。

白皮书显示,不正当竞争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其他侵害知识产权行为交织,其中,侵害商标权与不正当竞争的案件363件,侵害著作权与不正当竞争的案件137件,合计占收案总数的52.6%。二是一审案件诉讼标的金额高,诉讼标的金额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案件24件,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29件,有2件侵害技术秘密纠纷关联案件诉讼标的总金额逾2.35亿元。三是涉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多样,既有传统不正当竞争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也有互联网环境下发生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四是新类型、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多,有全国首例涉及视频刷量纠纷案、全国首例涉及电子竞技类游戏赛事网络直播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涉及利用技术手段劫持浏览器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发布会通报了12件典型案例,反映了上海知产法院、上海三中院在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准确界定各类市场行为的法律属性,严厉打击仿冒混淆行为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有效制止虚假宣传、商业诋毁,依法规制新类型市场竞争行为,积极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些案例是上海知产法院大力实施精品工程的部分成果,有效发挥典型案例的规则引领作用,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供行为指引。

发布会上,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武双教授在线点评指出:“《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和鼓励公平竞争、有序竞争。在发布的网络不正当竞争、侵犯商业秘密、侵害商品特有名称、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理中,体现出对被诉行为的综合审查,对各方意见的广泛听取以及对保护被害单位利益的决心。这些典型案例大多为新类型案件,在判决过程中有创新的工作思路、准确认定、说理充分。”

上海知产法院院长陈亚娟表示,上海知产法院将更加注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识别,更加注重商业秘密司法保护,更加注重审判机制创新,依法准确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定,对恶意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加大赔偿力度,制止和惩处各种违反公平诚信原则和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严格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同时,为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留出发展空间,以竞争活力激发创新活力和市场活力。同时,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提高公平竞争法治意识、提升商业秘密管理和保护能力,行业组织要强化引导监督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作用,执法司法部门要建立多元协同机制,形成监管保护合力,共建共享符合时代发展的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

上海知产法院副院长黎淑兰主持发布会,综合审判一庭庭长凌崧、综合审判二庭庭长钱光文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通过看看新闻网、凤凰网、网易以及“上海高院”微博、抖音、快手、知乎号,上海知产法院微信公众号进行全程网络直播,20多家中央和上海媒体记者在线上线下参加新闻发布会。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发布会通报情况及案例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不正当竞争案件审判情况(2015-2020)

3.webp.jpg

4.webp.jpg

▲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2015-2020


640.webp.jpg